但是这些突起的异军规模是有限的。
收入分配问题涉及到现代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影响着世界新常态的性状,也决定着各国未来政策的走向。第二,劳动参与率下降。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作为瞭望手的一线经济学家不仅仅是记录航迹,而且还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总结、归纳航迹中出现的异象,更新思维,抽象理论,寻找历史潮流的方位。其次,从更大的历史跨度看,自市场经济出现三百年来,人类一个基本问题尚未得到有效的解决,这就是资本和劳动的关系以及由此引发的收入分配问题。在资源环境约束方面,环境承载能力已达到或接近上限,要求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方式。其中,建立在短期基础上的侧重于需求端管理的传统经济学逻辑需要扬弃,相应地给予长期的促进供给端调整的新经济学思维需要构建。1980 年至今,TFP 的年平均增速仅为0.5%,为1930-1980 年均增速的1/3。
根据Gordon(2014)的研究,1972-1996 年,美国劳动参与率年均增长0.4 个百分点,而在2007-2014 年,该指标年均下降0.8 个百分点。埃里安使用新常态的概念来描述金融危机爆发后经济缓慢而痛苦的复苏过程。而金融机构的市场表现仍将持续分化,这可能隐含着作为批发金融的货币市场创新仍将深化。
尽管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影子银行监管有关问题的通知》下发之后,中国影子银行系统的扩张速度有所放缓,但其扩张仍快于银行表内资产的扩张速度。2014年委托贷款的存量总额突破10万亿,而2010年之前,委托贷款的总额仅仅2.30万亿。2014年信托资产增速明显放缓,由2013年的46%下降至19%,其中增长最多的是证券市场投资类资产,而对工商企业和基础产业的增长大幅放缓。监管套利本身就是同业业务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其次,改善和规范信托产品的交易市场建设。进入专题: 新常态 金融 风险 金融体系 。
人民银行的数据显示,2010-2014年,每年新增委托贷款总额分别为0.87万亿、1.30万亿、1.28万亿、2.55万亿和2.51万亿。在资产的应用方面,信贷类同业资产的久期为1-2年。信托资产的期限结构有在滚动中缩短的趋势,以集合信托为例,平均期限由2年下降到1.5年,存量资产的期限结构集中于1-2年,期限结构显示当前信托产品还本付息的压力仍然很大。首先,完善信托业的资本充足率和全面风险管理,尤其是资本金的规模总体仍然偏小,需要加速增资。
中国金融体系的风险仍然以银行体系是否稳健为主角,而业务扩张激进和风险容忍度较高的城市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则可能是局部风险暴露的重点部位。信托业务的膨胀和利率市场化、地方债务、房地产以及资源类行业的融资需求密切相关。2014年底至2015年初,央行采取调降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的措施,有助于进一步引导中长期利率下行。2014年底银监会发布《商业银行委托贷款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2015年监管当局对委托贷款的监管必有所加强,规范和清理有助于缓解委托贷款业务所积累的风险。
意味着同业业务不仅仅是流动性头寸的调度,可能包含着货币市场创新的因素,从长期看可能持续增长。委托贷款的无序现状需予以清理和规范,尤其应推动业务透明度、杜绝抽屉协议、建立综合授信和防范出表套利。
监管的加强和信托业务风险的上升是带来信托行业调整的重要原因。总体上中国影子银行仍然是银行的影子,即在影子银行系统中相对活跃的,也通常是在银行业务上相对激进的股份制和城商行等。
推动信托收益权的转让市场建设,使信托一二级市场均衡发展。首先,应提高委托贷款的业务透明度,降低通道过程中的不合理收费。央行可考虑紧急流动性支持预案,监管部门可考虑对同业业务的资负规模和结构强化比例管理和流动性要求。金融机构之间竞争能力和风险容忍度的差异,导致了金融同业投融资始终不断地膨胀,超越了传统的流动性调剂的认知。同业业务也有其特性,即创新性、复杂性和风险性。所谓创新性,是指同业业务的迅速增长,和银行在资产端、负债端能力的差异,经营风格和业绩表现的差异并存。
同时,我们也不难关注为外资银行在中国同业市场上仍然恪守同业拆借等简单业务,并未卷入纷繁多样的同业业务之中。信托业在逐渐规范化的过程当中,建议加强信托的业务透明度,加强信托资产投向的监控和管理,以使信托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
相当于中国银行[0.22% 资金 研报]业规模的约20%。2014年新增信托贷款总额5174亿元,大幅低于2013年1.84万亿元。
除表内信贷额度授信以外,将委托贷款和信托贷款等方式纳入综合授信额度控制,防止单一客户采取不同融资方式进行过度融资。应防范金融体系整体性流动风险
2014年底至2015年初,央行采取调降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的措施,有助于进一步引导中长期利率下行。建议业务逐渐向主动资产管理或财富管理领域转型。信托业在逐渐规范化的过程当中,建议加强信托的业务透明度,加强信托资产投向的监控和管理,以使信托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其次,商业银行应对单一客户建立综合授信额度控制。
首先,完善信托业的资本充足率和全面风险管理,尤其是资本金的规模总体仍然偏小,需要加速增资。保持适度流动性,同时引导中长期利率逐渐下行。
中国国内的相关研究则将影子银行规模测定在18万亿-24万亿元之间。同时,中国影子银行的发展也不容小觑,根据FSB2014年10月的报告,2013年中国影子银行系统的规模达到3万亿美元。
同时,我们也不难关注为外资银行在中国同业市场上仍然恪守同业拆借等简单业务,并未卷入纷繁多样的同业业务之中。中国金融体系的风险仍然以银行体系是否稳健为主角,而业务扩张激进和风险容忍度较高的城市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则可能是局部风险暴露的重点部位。
而金融机构的市场表现仍将持续分化,这可能隐含着作为批发金融的货币市场创新仍将深化。应防范金融体系整体性流动风险。所谓复杂性,是同业业务的多金融机构协同,境内外协同,本外币协同,给同业业务监管带来了较大的压力。使得目前的监管模式受到挑战。
监管的加强和信托业务风险的上升是带来信托行业调整的重要原因。2014年新增信托贷款总额5174亿元,大幅低于2013年1.84万亿元。
建立委托贷款业务信息披露机制。信托资产的期限结构有在滚动中缩短的趋势,以集合信托为例,平均期限由2年下降到1.5年,存量资产的期限结构集中于1-2年,期限结构显示当前信托产品还本付息的压力仍然很大。
在资产的应用方面,信贷类同业资产的久期为1-2年。目前风险已有暴露迹象,尤其是资源类行业信托风险较大,信托资金主要投向于房地产和地方政府的平台债,然后是煤炭有色等产能过剩的资源性行业。